《数字化手术室施工规范全解析》-环境控制与电气安装施工

《数字化手术室施工规范全解析》-环境控制与电气安装施工

深入解读数字化手术室施工的关键要点与标准
本文将全面深入地解析数字化手术室施工的各项规范,涵盖从前期规划、空间布局,到设备选型安装、网络布线以及环境控制等多个关键环节,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份详尽、实用的施工指导,保障数字化手术室的高效、安全运行。
咨询电话
13122802949

(一)净化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

  1. 净化空调系统组成与原理 净化空调系统是数字化手术室环境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空气过滤、温度调节、湿度控制和压力调节等手段,为手术室提供符合洁净度、温度、湿度和压力梯度要求的空气环境,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净化空调系统一般由空气处理机组、送风系统、回风系统、过滤器、加湿器、除湿器、风机、风阀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外界空气经过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HEPA)进行多级过滤,去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微生物等污染物,然后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对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使其达到设定的温湿度范围,最后通过送风系统将洁净空气输送到手术室内,同时通过回风系统将手术室内的部分空气回流到空气处理机组进行再循环处理,以保持手术室内的压力梯度和空气新鲜度。

  2. 净化空调系统安装要求 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应由专业的空调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系统的安装质量和性能。例如,空气处理机组应安装在专门的机房内,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排水等条件,并预留足够的维修空间;高效过滤器(HEPA)应安装在手术室的送风天花内,其安装位置应准确,密封性能良好,避免空气泄漏;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应采用光滑、不易积尘的材料制作,并进行保温处理,以减少能量损失和管道内部的尘埃积聚;加湿器和除湿器应根据手术室的温湿度要求进行选型和安装,确保其加湿和除湿效果符合要求,同时避免加湿器产生的水雾进入送风管道导致细菌滋生等问题。 在安装过程中,应对净化空调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调试。例如,对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风机的转速、风量、风压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对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进行测试,确保其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加湿器和除湿器的性能进行调试,使其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并达到设定的温湿度控制精度。同时,应对净化空调系统进行整体性能测试,包括洁净度测试、风速测试、换气次数测试、压力梯度测试等,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如百级手术室的洁净度应达到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等于 0.5μm 的尘埃粒子数不超过 3500 粒,风速应控制在 0.25 - 0.35m/s,换气次数应不低于 40 次 / 小时,压力梯度应保持在 + 10 - + 15Pa 等。

(二)温湿度控制系统施工

  1. 温湿度控制设备选型与安装 除了净化空调系统外,数字化手术室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进一步精确控制手术室内的温湿度环境。常用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包括恒温恒湿空调机组、除湿机、加湿器等。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应根据手术室的面积、热湿负荷以及温湿度控制精度要求进行选型,其制冷量、制热量、加湿量、除湿量等参数应满足手术室的实际需求。设备应安装在手术室的专用机房内或墙角等不影响手术室空间利用的位置,并确保设备的进风和出风顺畅,散热良好。除湿机和加湿器可作为辅助设备,根据手术室的温湿度变化情况进行灵活使用,其安装位置应靠近手术室的墙壁或天花板,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操作造成干扰。

  2. 温湿度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 在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通过调整空调机组的制冷、制热、加湿、除湿等参数,使手术室内的温湿度达到设定范围,并保持稳定。在调试过程中,应使用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记录仪对手术室内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以便分析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维护制度,定期对空调机组、除湿机、加湿器等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维修,更换过滤器、加湿器芯等易损部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例如,每季度应对空调机组的空气过滤器进行清洗或更换,定期检查加湿器的水箱和喷嘴是否堵塞,除湿机的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等。

(三)电气安装施工要求

  1. 电气设备选型与安装 数字化手术室的电气设备包括配电柜、UPS 不间断电源、手术床头墙电源插座、医疗设备专用插座、照明灯具、视频监控摄像头、门禁读卡器等。电气设备的选型应符合手术室的用电需求和安全要求,如配电柜应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并采用双电源供电系统,确保手术室在停电等紧急情况下的电力供应;UPS 不间断电源应根据手术室内的关键设备用电负荷进行选型,能够提供至少 30 分钟以上的后备电力支持,确保手术设备在停电瞬间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因突然断电导致手术中断或设备损坏;手术床头墙电源插座应采用医疗专用插座,具备防触电、防潮、防水、抗电磁干扰等性能,插座数量应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一般每侧床头墙设置 6 - 8 个插座,包括普通电源插座、接地插座、医用气体终端插座等;照明灯具应采用无影灯、壁灯、地灯等组合照明方式,其照度、显色指数、色温等参数应符合手术室的照明要求,灯具的安装应牢固可靠,避免因灯具掉落等意外情况对手术造成影响。

  2. 电气管线敷设与接地系统施工 电气管线的敷设应采用金属线槽或金属管进行保护,避免线缆受到外界机械损伤、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线槽或线管的安装应牢固平整,排列整齐,线缆在敷设过程中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便于设备的移位和维护。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用途的线缆应分开敷设,避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应保持一定的间距,医疗设备专用插座线缆应与普通电源插座线缆分开敷设等。接地系统是电气安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防止电击事故和电磁干扰。手术室的接地系统应采用 TN - S 系统或 TT 系统,确保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 1 欧姆。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接地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接地线的连接牢固可靠,接地极的埋设深度和数量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