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
摄像头选型与布局 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头选型应根据手术室的监控需求和环境特点进行选择。一般在手术间内应安装高分辨率、变焦功能的网络摄像头,以便清晰捕捉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手术操作、器械传递、患者反应等;在手术室的走廊、门口、麻醉准备室、器械清洗室等功能区域可安装固定式网络摄像头,实现对手术室周边区域的全方位监控。摄像头的布局应合理规划,确保监控区域无死角、无遮挡。例如,在手术间内,摄像头应安装在手术床的正上方、两侧以及门口等位置,能够全面覆盖手术操作区域和人员活动区域;在走廊和门口处,摄像头应安装在墙壁的适当高度,能够清晰监控人员的进出情况和走廊内的活动情况。
视频监控系统调试与管理 在摄像头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主要包括摄像头的焦距调整、图像清晰度测试、网络连接测试、录像功能测试等。通过调整摄像头的焦距和光圈,使监控图像清晰、明亮,能够准确识别监控区域内的人员和物体。对每个摄像头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确保摄像头与视频监控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图像刷新及时。同时,应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录像功能进行测试,设置合理的录像参数,如录像分辨率、帧率、存储周期等,确保手术过程的重要影像能够被完整记录下来,并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回放。 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摄像头进行清洁和维护,检查摄像头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网络问题。同时,应对视频监控数据进行严格管理,设置访问权限和密码保护,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看和下载监控视频,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手术室的安全。
(二)门禁系统安装与管理
门禁设备选型与安装 门禁系统的选型应根据手术室的安全要求和使用习惯进行选择。一般采用非接触式 IC 卡门禁系统或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非接触式 IC 卡门禁系统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兼容性好等优点,适合大多数手术室的使用需求;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识别准确率,但成本相对较高,适合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手术室或特殊区域。门禁读卡器应安装在手术室的门口附近,高度适中,便于人员刷卡或识别。电控锁应安装在门框的适当位置,确保门锁的开启和关闭动作灵活可靠,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冲击力。门禁控制器应放置在安全隐蔽的地方,如弱电井内或值班室等,并具备防水、防潮、防尘等保护措施。
门禁系统管理与权限设置 门禁系统的管理应建立完善的人员信息数据库和权限管理系统,对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权限分配和管理。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手术室人员准入制度,明确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人员的访问权限和访问时间。例如,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等手术相关人员在手术排程时间段内具有进入手术室的权限;手术室管理人员和清洁人员在非手术时间段具有进入手术室的权限,但应受到时间限制;其他非授权人员如行政人员、参观人员等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后,方可获得临时访问权限。通过对门禁系统进行精确的权限设置和实时监控,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手术室,保障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和手术安全。
(三)紧急呼叫系统安装与测试
紧急呼叫设备选型与布局 紧急呼叫系统的设备选型应考虑手术室的实际使用需求和环境特点。一般采用有线呼叫按钮或无线呼叫器,安装在手术室内的关键位置,如手术床旁、麻醉工作站、护士站、器械清洗池等处,确保医护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方便地发出呼叫信号。呼叫按钮应安装在易于触及的位置,如手术床的床头、床尾或床边的墙壁上,距离地面高度为 1.0 - 1.2 米左右;在麻醉工作站和护士站,呼叫按钮可安装在操作台面的合适位置,方便麻醉师和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紧急呼叫。
紧急呼叫系统调试与维护 在紧急呼叫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系统调试工作,主要包括呼叫信号的传输测试、呼叫声音的清晰度测试、呼叫响应时间测试等。通过按下呼叫按钮,检查系统是否能够及时接收到呼叫信号,并发出清晰、响亮的报警声音,同时在护士站或监控中心的管理终端上显示呼叫位置和呼叫人员信息。对系统的呼叫响应时间进行测试,确保在按下呼叫按钮后,系统能够在 3 - 5 秒内做出响应,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处理。 紧急呼叫系统的维护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医院应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对呼叫按钮进行清洁和功能测试,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松动或损坏,及时更换故障设备和老化线路。同时,应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模拟手术室内的紧急情况,检验医护人员对紧急呼叫系统的使用熟练程度和应急响应能力,不断优化系统的配置和管理流程,提高手术室的安全保障水平。